Stay up to date on the latest happenings in digital marketing
您是否已为 AI 优先营销做好准备?这里指的并非仅仅利用 AI 进行营销活动,而是指 AI 平台本身将成为核心营销活动的操作界面、场景和主阵地。
数字平台领域正在发生一场颠覆性变革。在不久前举行的 2025 年度 DevDay 大会上,OpenAI 宣布了两项重要发布:内置 ChatGPT 的应用生态,以及用于创建 AI 智能体的 AgentKit。
这一变革的关键意义在于:ChatGPT 正成为下一个拥有十亿级用户的平台。我们正见证它从一个应用演变为一个完整生态系统 —— 这个平台将同时拥有处理各类工作的智能体和进行各种商业活动的应用生态。
这至关重要,因为从苹果、谷歌、亚马逊、微软和 IBM 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学到了一点:成功的平台最终会将生态系统中的大部分现有价值汇聚于自身。
而且,它们会为所有参与者制定游戏规则。
目前,ChatGPT 的周活跃用户数已达 8 亿,而在短短几年前,这一数字还是零。随着 ChatGPT 逐渐巩固其新兴平台的地位,营销人员需要认识到,这很可能将是未来数年,甚至数十年来,数字架构领域最重要的变革之一。
- 这是对谷歌等搜索的颠覆
- 这是对 Google Play 等应用商店的挑战
- 这是对苹果应用商店主导地位的冲击
- 更将如我们所见,这场变革的辐射范围远不止于此
因为 ChatGPT 是一个多元聚合平台。
或是终极平台 —— 或许是“万能平台”。
并且,最终可能成为西方世界首个真正的“超级应用”。
ChatGPT……万能平台?
这远不止是 ChatGPT 获得若干新功能那么简单。
这很可能预示着数字格局重构的开端 —— 重新定义数字分发控制权、用户注意力的归属权,以及嵌入式体验与实体零售交易的商业化主体。换言之,我们正迎来”AI 优先”的营销时代。顺理成章地,也将诞生AI 优先的产品、AI 优先的游戏、AI 优先的……万物。
因此,这已超越当前我们对移动应用的认知边界,也不仅限于苹果应用商店与 Google Play 的竞争维度。
因为未来我们将在 ChatGPT 及其同类平台中完成所有事务:通过大语言模型处理工作,依据其推荐完成购物,借助它解答健康咨询,获取旅行建议……几乎一切行为都将经由大语言模型实现。或许不久后,我们甚至能直接在大语言模型内部玩游戏。
ChatGPT 中的应用支持内嵌显示、扩展至全屏并使用画中画模式,这意味着游戏功能完全有可能实现。
这既冲击着当前承担多数功能的移动应用生态,也撼动着亚马逊等电商平台的根基,影响着 Booking.com 等网站代表的开放网络,更将改变 Google Workspace 与微软 Office 等生产力工具的竞争格局。
其影响范围恐怕远超我们当前的想象。
因为 ChatGPT 本质上是多元聚合平台。它既非单一的游戏平台、生产力平台、搜索平台或商业平台,而是所有这些形态的融合体 —— 一个真正的”万能平台”。
现在我们花些时间深入探讨:这意味着什么?孕育着哪些机遇?潜藏着何种风险?以及营销人该如何布局应对?
OpenAI 具体发布了什么?
以下是本次关键发布内容的快速解析:
通过应用 SDK 在 ChatGPT 内构建应用
- 开发者现在可以构建直接内嵌在 ChatGPT 界面中的交互式应用。这些应用能够响应自然语言指令、显示交互式 UI 元素(如地图、表单、滑块等),并能在对话过程中被直接调用。
- 对用户而言:ChatGPT 可根据上下文情境推荐应用(例如,当你在谈论预订酒店时,它可能会为你推荐 Booking.com)。你也可以直接指定调用某个应用(例如:“Spotify,帮我的派对创建一个播放列表”)。
- 对开发者而言:该 SDK 是开源的,基于模型上下文协议(MCP)构建。开发者现在就可以开始预览版构建;2025 年晚些时候,OpenAI 将开放应用提交和商业化通道。
- 首批合作应用包括 Booking.com、Canva、Coursera、Figma、Expedia、Spotify、Zillow 等。

用于 AI 智能体的 AgentKit
- AgentKit 是 OpenAI 推出的全新工具套件,旨在帮助开发者更轻松地设计、部署和优化 AI 智能体(即自动化工作流或”助理智能体”)。
- 它提供了一个可视化界面,用于定义智能体逻辑、连接器、评估流程和 UI 嵌入。
- 由于应用现已直接集成,将智能体与应用结合意味着,智能体可以在 ChatGPT 内触发应用的使用或与之协作。
- 换句话说:ChatGPT 正在演变为“协调层”,而不仅仅是一个交互界面。
结合 OpenAI 现有且不断增长的规模,这些变化共同标志着“AI 优先营销”初级阶段正式开启。
为何具有颠覆性:一场多平台权力转移
以下是最重要的几层影响:
1. 平台即界面:交互范式的根本转变
当前,各类服务若想触达用户,必须遵循既有的碎片化路径:
- 建立网站并争夺谷歌搜索排名
- 上架苹果和谷歌应用商店(并争取显眼位置)
- 投入广告预算推广应用或网站
- 或采用自然流量策略获取可商业化的用户注意力
一旦 ChatGPT 的新平台生态确立并占据用户心智,交互界面将彻底变成 ChatGPT 本身。用户不再需要主动搜索或打开特定应用 —— 他们始终停留在对话中。只需直接调用所需服务,或接受 ChatGPT 的智能推荐。
(试想亚马逊通过商品推荐创造了多少营收?ChatGPT 的应用推荐未来是否会走向商业化)
在这一场景中,ChatGPT 演进为底层”操作系统” —— 超级应用与终极平台的集合体。各类应用以前所未有的无缝方式,深度嵌入到这一情景感知操作系统的肌理之中。
情景认知在此至关重要:与所有现有平台不同,ChatGPT 完整掌握用户与所有第三方应用的对话历史与交互学习。这种数据优势不仅带来超乎想象的赋能,也引发严峻的隐私考量。当苹果、亚马逊和谷歌凭借生态数据优势建立护城河时,OpenAI 可能构建的是数量级更高的数据壁垒。
这一切,正在彻底重构传统的市场进入模式。
2. 分发权转移:从谷歌苹果到 OpenAI
OpenAI 正将自己定位为新的流量守门人。你的应用(或智能体)将不再依赖于苹果或谷歌应用商店的曝光,而是通过 ChatGPT 平台被发现——依据上下文智能推荐、通过平台目录呈现,或在对话中被直接调用。
(这正是 AI 优先营销的运作环境。)
鉴于 ChatGPT 周活跃用户数已突破 8 亿且持续快速增长,其潜在覆盖规模极为庞大。
其发展态势实际上已堪比甚至超越众多现有平台与生态系统。
在此背景下,OpenAI 很可能绕开(或至少直接挑战)苹果和谷歌主导的传统应用商店模式,以及谷歌掌控的经典 SEO 模式。此外,它也冲击着其他分销机制,例如目前由亚马逊主导的实体商品销售模式。
3. 界面内完成商业化闭环
OpenAI 不仅提供分发渠道,更将商业生态深度整合至 ChatGPT 中。目前已有关于”即时结算”功能及与Etsy/Shopify 集成的讨论,使用户能在 ChatGPT 内直接完成商品采购。
这意味着营销者(尤其是电商品牌)可在 ChatGPT 内直接将用户兴趣转化为销售,无需再将用户引流至外部店铺或网站。
这种无缝流畅的转化体验或将引发零售革命,其意义堪比 1997 年亚马逊推出的”一键购买”对电商行业的重塑。
消费阻力越小,转化效能就越强。OpenAI 不仅在 ChatGPT 中构建商业功能,更致力于打造智能体商业 —— 未来经用户预先授权,专属代理甚至可自主完成采购。
这正是营销专家对智能代理的核心期待。
4. 对话式用户体验与智能代理的崛起
产品经理与营销人员需突破传统静态界面思维,转而以智能代理、流程交互与对话体验为核心进行战略规划:
- 服务如何通过对话实现?
- 需要设计怎样的触发机制、状态管理、决策逻辑、界面切换或网页回退预案?
- 用户互动形态如何重构?
- 如何提升用户留存?
- 如何衡量转化效果?
- 如何理解获客成本?
- 需要哪些数据计算广告投入回报率?
通过 Apps SDK 与 AgentKit 工具套件,OpenAI 正持续降低这类体验的构建门槛。
营销和产品团队必须尽快掌握这种新思维,否则面临掉队风险。一些测试势在必行,而且必须快速推进。
5. 谷歌搜索与 SEO 面临挑战
随着用户日益依赖 ChatGPT 满足信息、产品及服务需求,传统网页搜索的核心地位将持续弱化。这一趋势自 2024 年底 OpenAI 推出 ChatGPT 搜索功能以来已初见端倪。
网页搜索犹如有线电视,逐渐成为中老年专属。虽非完全准确,但趋势判断毋庸置疑。
这意味着品牌与内容策略必须转型,不仅要出现在网页端,更需融入基于对话的应用与智能代理生态。在 AI 优先的营销现实中,”排名”机制将不再局限于关键词优化,而更注重对话意图契合度、应用匹配精度与场景化推荐能力。
基于网页的营销,无论是移动端还是桌面端,都将发生巨变。
营销人员的应对策略与行动指南
面对 AI 优先营销时代的巨变,应从何处着手?基于上述趋势,建议从以下维度主动适应:
- 构建 ChatGPT 原生体验
- 筛选可转化为对话式应用的核心品牌服务(如产品配置器、趣味测试、专属导购、内容推荐、预约系统)
- 运用 Apps SDK 开发迷你应用,或将服务嵌入 ChatGPT 场景
- 采用模块化流程设计:从微体验切入,而非追求完整应用
- 重塑对话式用户体验设计
- 以对话脉络规划用户旅程,设计分支逻辑、异常处理、状态维护及上下文延续
- 统筹提示词、澄清机制、系统/用户消息与界面组件(滑块、表单、地图)的交互配合
- 预设错误处理、”确认执行”机制及必要时的网页回退方案
- 布局智能代理工作流
- 通过 AgentKit 创建智能助手,处理用户引导、内容推荐等高频场景
- 实现智能代理与应用的内嵌协同或协调多步骤任务,例如“您的旅行助手可直接调用预订应用”
- 设计多步骤复杂任务的自动化流程
- 植入无缝商业闭环,探索即时结账功能,实现对话场景内的直接交易
- 重构转化漏斗:减少场景切换,提升对话内转化效率
- 重构内容战略
- 使内容策略适配对话意图(突破传统网页 SEO 思维)
- 建立提示词框架:“当用户表达 X 时,应用应响应 Y,继而引导至 Z”
- 监控最常被调用的意图,并据此优化应答策略或内置的用户界面
- 关注应用发现与定位
- 鉴于 ChatGPT 内将形成应用目录生态,应用需具备卓越的易用性、设计感、响应速度与清晰度才能获得推荐
- 投入资源优化新手指引、品牌呈现与场景化提示,激励用户”安装/启用”应用
- 规划 ChatGPT 站内广告与自然流量的应用推广策略
- “口碑传播”在情境化大模型应用调用中被赋予新内涵
- 关注数据、隐私与互操作性
- 用户授权连接应用时需确保透明度与可信度
- 协调应用后端与现有系统对接,同时保障隐私合规与安全
- 预备与其他 ChatGPT 应用模块的协同能力(如结合数据分析、内容生成等模块)
- 性能监控与反馈优化
- 关注 ChatGPT 站内核心指标:使用频次、应用调用次数、对话中止率、智能代理成功率
- 建立反馈机制持续优化提示流程、用户体验、异常处理与上下文维持
- 前瞻实验与预期管理
- 该领域尚处发展初期,早期成效可能参差不齐
- 重点布局高价值垂直领域(如旅游、电商、媒体),这些场景更注重整合体验
诚然,如同任何重大的平台变迁,其中也潜藏着需要警惕的风险:
- 中心化与依赖风险
业务过度依赖 ChatGPT 将受制于 OpenAI 的规则算法、排名逻辑与商业化条款 - 应用可见性竞争
仅有部分应用能获得突出展示,需凭卓越体验与价值脱颖而出 - 隐私与数据控制
权限处理、用户信任与数据安全至关重要 - 性能限制
延迟、上下文长度限制、记忆留存及模型幻觉等问题,都可能影响用户体验。 - 监管、反垄断与审查压力
OpenAI 向”平台服务商”转型可能引发反垄断与合规审查
步入 AI 优先的营销时代
对营销从业者而言,当前变革堪比浏览器成为主流交互界面、移动应用蓬勃兴起的历史性转折点。
同样地,向 AI 优先营销、对话优先产品与品牌体验的转型并非渐进式改良,而是结构性革命。
那些专注于对话生态、积极为 ChatGPT 开发应用与智能代理的品牌,将比固守网页或移动应用阵地的竞争者占据更有利位置。
在 AI 优先的营销新时代,发现用户与实现转化的守门人角色,很可能将由 OpenAI 等 AI 平台接管,而非谷歌或应用商店。
但无需过度恐慌。
这一切不会瞬间发生。正如电视虽取代广播地位,广播依然存续;流媒体虽超越电视,两者仍与更庞大的互联网生态共存。
所以,天不会塌下来,至少不会立刻塌陷,但很可能将迎来新的秩序主导者。而主动了解新兴权力格局,永远是明智之举。